服务热线:025-84827077 欢迎访问江苏省浙江商会官方网站!
首页 >> 浙商动态 >> 浙商动态

走读浙商:西南边陲浙商集体掘金

发布时间:2010-08-31 09:44:51
  “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,包括浙商在内的所有自贸区企业都会有更多的机会,这是毫无疑问的!”广西浙江商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陈文胜说。   眼下,如何抢占中国—东盟自贸区的商机,已经成为远在西南边陲的浙江投资商们首要考虑的问题。那么,到底东盟自贸区有什么“诱人之处”,浙商又是如何看待东盟市场的发展前景?借本次“走读浙商”的机会,早报记者专访了与东盟国家打交道多年的浙商陈文胜。   作为接轨东盟的桥头堡,云南和广西是最直接的获益者,零关税等优惠政策的辐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。云南省今年1月实现进出口总额7.9亿美元,同比增长1.03倍;广西与东盟前两月双边贸易额达8.8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84.8%。   无限商机引来了众多掘金者,这其中就包括敢为天下先的浙商。事实上,早在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前,就已有大批浙商涌入云南和广西。   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在云南的浙商超过40万人,在广西的浙商也有30万人左右。尤其是在一些边贸城市,浙江人特别集中。比如在云南瑞丽做边贸生意的浙江人多达1万人,而瑞丽总人口还不到10万人;广西凭祥也有3000多名浙江人从事红木家具、家电、服装等边贸生意。记者此行每到一地,当地人都会说:“在这里做生意最多的是你们浙江人。”   改革开放后,涌入云南、广西的浙江人,呆得时间最长的已有30年。第一代浙商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,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,并且创造性地开辟出了一条创富路径。亲友之间相互“传、帮、带”的纽带效应,使得越来越多的浙江人汇聚到云南、广西,人数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。在云南和广西从事边贸的浙商,已经尝到了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之后的头口水——销量更大了,出口更容易了。与此同时,由于他们的主要从老家进货,这无疑也带动了一大批浙江企业的生产发展。   当然,在云南和广西从事边贸生意的浙商只是其中一部分。除了边贸,浙商在云南和广西的投资领域还涉及矿藏、旅游、房地产等,但这些同样受益于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。为了更好体现“桥头堡”的区位优势,云南、广西加大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,也使当地浙商分到了一杯羹。   从昆明到瑞丽,从南宁到凭祥,早报记者此次“走读浙商”行动一路走来,看到的是浙商在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鱼得水。他们正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,为了这一天的到来,他们等了十年、二十年甚至更久。